做好預算,拿回人生的主控權 Road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說來慚愧,雖然我是財務背景出身,但平常都是忙公司財務,自己的財務只管每月薪資有進賬戶,剩下的存起來,過著隨性的日子。以前看到「預算」兩個字就覺得人生有必要這麼複雜嗎?

但 !就在 2018 年底時,因為對 2019 年有一些課程想進修,所以認真的把自己的收入支出攤開,發現繳了學費後還是可以活得好好的 (當然在不丟工作的前提下 ) ,所以就眼睛一閉,付了貴鬆鬆的學費後開始學習人生(註)。

如今,新的一年又快到了,看著 2019 一年的實際收入與花費,對照 2018 年底時的預算收支表,有一種年度驗收的感覺,很有趣,就好比加薪,是意外的收穫。然後看著看著這張表,有些人生目標的決定就會慢慢浮現,該買房?該投資?或者翅膀夠硬可以換工作或休息一陣子?於是我決定 2020 繼續這樣的預算表,不只是了解自己的財務,也是讓自己對生活更有感。透過檢視財務狀況,知道自己的口袋有多深,如果口袋不夠深,那未來一年如何讓老闆的口袋變淺(偷笑)?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這句話大家聽到爛了吧~但這種話大概就像大家都知道多吃炸物不健康,但還是會忍不住去吃,於是這樣一直被忽略的勸世口號才會持續存在著。即便我是商科背景,也是工作十年後才深深體會到這八字箴言。不知道有多少人也是財務背景出身,或者投資股票時有認真看過投資個股的財務報表。工作上,如需要訓練沒有學過會計,但又得要懂些財務報表的同事們,為了讓他們加深印象且不無聊,在進入正題前,我總喜歡把公司兩大財務報表(損益表與資產負債表),用他們個人生活來比喻: 

「 損益表 」Income Statement 是一段期間的收入與支出概念。收入扣除支出就是淨盈餘。收入是你提供勞務或商品所賺取的報酬,可能是你的每月薪資或者有被動收入(房租或固定股息收入等);支出就是為了讓你這個生財器具,把生活過得舒適可以繼續賺錢,(必須)產生的開支,就是每月的(非)固定花費,例如房租貸款水電瓦斯網路吃飯,保險及小孩教育等。 兩者相減的淨盈餘可以拿去投資,存款或還債等,淨盈餘會累積到資產負債表。

「資產負債表 」Balance Sheet 是一個持續累積,在某一特定時點的餘額概念。資產是你的可用資源,可能是你的不動產現值,股票現值,存款餘額及預付款項等;負債是你有義務償還的支出,可能是你的房貸餘額,車貸餘額及信用卡帳單金額等。

怕文章太長大家會睡著,想了解這兩大報表的細節,可以 Google,我就不在這班門弄斧了 。 接下來,我們就用這兩大報表開始預算人生吧~       

「個人預算表」  

1. 先擬出年度「 損益表 」 :  

重要因子有平均月收入,固定支出(房貸水電網路等),特別支出(旅遊娛樂學習等)等,都要納入。下面是我用來做損益表範例的假設:      

  • 房貸九百萬,本金 30 年期平均攤還,利息 2%; 
  • 雖然新聞一直報 22K,但就我了解的台灣友人薪資行情與剛剛網路查的台灣中位數月薪資居然有台幣九萬多,保守起見,我用七萬來算; 
  • 在做預算表的時候,為了知道(非)固定支出,你可以用兩個月記帳或瀏覽自己的銀行扣款,觀察自己的消費行為找到大概金額就可以; 
  • 關於房貸額外還款,在荷蘭,近年來的房貸是可以允許每年多還貸款金額的 10%,台灣我不清楚。如果貸款金額是九百萬,那每年可以多還九十萬。所以你就算今年中了樂透,還是只能多付 10%,剩下的繼續乖乖付銀行利息。
  • 因為在荷蘭收到的薪水,都是已經先把所得稅扣下來,所以這裡我沒有考慮稅務費用。

小結:雖然我只是隨便舉例,但由上可看出其實月薪七萬,要負擔九百萬的貸款的確有些吃力。但大家重點別放在房貸上,這張收支表主要讓自己了解每月及年度財務狀況。另外,有些帳單是年繳,透過這樣的表格,可以讓你比較完整的知道自己的費用,才不會在年初把錢都花光,年底才驚訝還有一堆費用要繳。還有要做預算,就得要先知道實際花費,要知道實際花費,就得開始對自己的銀行扣款與信用卡帳單費用有感,也許了解自己的消費行為後,你有新發現喔。  

2. 再擬出每月底的「 資產負債表 」:

重要因子有銀行存款餘額,投資現值,房貸等,視個人情況而定。  下面我用一個簡易的資產負債表來作範例:  

  • 假設 2019 年底的銀行存款是 NTD 20萬;   
  • 因為有房貸壓力,所以投資金額在這個範例並不高。   

小結: 如果覺得太麻煩,我建議你至少要把下一年的收支表計算出來,資產負債表也許等你哪天跟我一樣,大夢初醒時可以再來做也不遲 :-)。       

 年度回顧:於是在一年後,你可以預期自己的資產增加了七萬多,雖然淨負債還是八百多萬,但債務減少了三十萬,而且你終於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間房!給自己鼓勵一下吧!還有,你也花了一萬塊讓自己學習成長,甚至還能花個八萬塊出國晚耍呢!(當然你也可以省下來去還款)

 「先理債再理財?」 

我有遇過荷蘭同事,明明有存款,但貸款時還是會借好借滿到房價的 100% (荷蘭的貸款上限比例),原因是他覺得利率這麼低(1.5 % - 1.8%),不借白不借,多出來的錢可以拿去投資。但通常貸款金額與可貸金額的比例越高,銀行的貸款利率也就會更高一點。而且這是在投資報酬確定會超過借款利率,且不賠掉本金的情況下,才划得來。 我們繼續以上面的房貸例子來討論利息:

九百萬貸款的利息支出,每月需還款約四萬,而其中三成多就是付利息,但別忘了利息是一去不復還的費用。利息是以貸款餘額來計算,所以餘額越少利息繳越少,在荷蘭利息可以抵稅,高稅率的情況下,也是大多數人喜歡借到滿的原因之一 。但我個人不喜歡欠錢的感覺,加上投資能力也沒很厲害,所以秉持著能少借就少借的想法。台灣現在很多節目都在請高手分享投資經驗,這些是成功的例子,那些失敗在暗地哭泣的例子我們沒看到。而且大多數的成功都不是一蹴即成,他們也是累積好幾年的經驗, 做了好多功課,才能分享成功經驗。    

「知己知彼」 

這一年來,我深深的覺得,其實人生一切的學習都在更了解自己。當了解自己的個性與天賦,甚至財務,很多決定就下得自然有信心。所謂的知己知彼,「彼」就是生活與工作上的挑戰,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下一步想往哪走,就比較不會憑印象或一時的情緒做決定。做預算並不是一昧存錢,而是透過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給自己更多的勇氣信心往前看。另一方面,我也深深感受到 「 無知的力量」,因為一無所知,所以有錢就買任何你想要的,或者一毛不拔的存下所有沒必要的花費。沒有方向,可能突然有人報明牌,你就把錢都投資了。 或者等到年老時,才發現自己沒有真正享受人生,窮得只剩下錢。

西方近年來流行的 FIRE (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也就是財務獨立,提早退休。想要財務獨立,第一步就是要先做好財務規劃。不只是下一年度的預算,如果工作穩定的話,我建議也可以把預算年度拉長至三年五年甚至是十年。等到每年年底的時候,用數字來檢視自己過去,可能跳槽加薪,家裡新增成員等做調整。做預算其實很簡單,不需要甚麼厲害的 App,有個計算機跟 Excel,懂加減乘除就綽綽有餘。 

做預算看似個冷漠的數字遊戲,但在心靈層面上,做預算的過程也是讓自己知道自己的位置,往目標前進,那種踏實感是我後來慢慢感受到的。

新的一年快到了,趕快把計畫轉換成數字,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也許你會發現其實夢想離你並不遠。

會不會其實大家都有在做預算?歡迎分享你的看法喔~

(註)當時白天上班晚上進修,剛開始真的覺得很累,裸辭工作的想法常冒出來,但也多虧那張預算表 hold 住了我的萬馬奔騰的心(誤 XD)。 

2 thoughts on “做好預算,拿回人生的主控權 Road to Financial Independence

  1. 剛剛發現這篇文章還有另一個 bug,那就是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部分應該還要有房屋現值,待我想想是否改之 XD

Leave a Reply to Karen Cancel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