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說這一年多在荷蘭工作上有學到些什麼,除了享受一堆文化差異外,我想大概是學會專注與時間管理吧!
記得剛出社會時,總覺得多工作一些就是多學一些,事實上也是如此,剛好新鮮的肝也很耐操,好幾個月過著只有工作的生活也不成問題,時間對我而言如流水。這一兩年來大概是受荷蘭文化影響,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在荷蘭開始工作後,因為家裡離公司有段距離,不喜歡早早出門晚晚才回到家,然後享受短短夜晚,隔天又要繼續上班,感覺生活只是為了工作好空虛。此外,工作幾年之後,可以開始感受到自己生理上的變化,以前熬夜,隔天睡多一點就補回來,
這些年來大概是因為規律生活及飲食,很少生病,所以該完成的事情也不會因為生病而堆積,雖說緊急事務有同事可以代為處理,不過很多小事堆積久了也就成了大事,壓力變得更大而成惡性循環,因此維持生活的穩定性其實也是在穩定自己的工作品質,多出來的時間也就可以拿來應付突發狀況、想想該怎麼把品質變得更好或找新玩具來學學玩玩,替自己製造工作的樂趣。體認到規律生活的重要性,規定自己每天一定盡量睡滿八小時,這樣隔天總是可以精神飽滿,
以前常常email來就趕快處理,別人有問題就趕快回答,有任務就趕快完成,漸漸的,為了準時回家,我開始區分事情重要性(prioritize),懂得分配自己短期及長期的時間,專注於某件事無法抽身時,會先請同事等一下,晚一點再討論,不必要或沒有效率的流程會跟老闆討論,或想辦法改進。這點也用在開會上,即使只是幾分鐘的小會議,為避免開會只是成了大拜拜,事前的準備變得相當重要,重點是什麼,問題是什麼,期望是什麼,沒準備好相關資料,一旦與會者失去耐心覺得只是浪費時間,這場會議就顯得非常沒有意義。
雖然我將準時回家奉為圭臬,不過有時候仍需適時留點彈性,
於是漸漸的,我喜歡"準時回家"的概念。回家後,我可以先做做運動,輕鬆吃晚餐,看看喜歡的電視影集或荷蘭節目,讀讀報紙看看書,做做自己喜歡的事,安排下個旅程,享受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因為角色抽換,腦袋轉動的東西不再只是大部分都是工作,生活不再只是工作,相反的,工作是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
我很幸運地,遇到懂得相對尊重的老闆與同事,有時候快下班前老闆丟了任務,通常會很貼心的說明deadline,這樣就很清楚到底該不該留下來完成。雖然有幾次快下班前,老闆丟了小小複雜任務,大概忘了說deadline,我忍不住問了,一定要今天完成嗎? 老闆爽快回答:「當然不用,如果什麼事都要今天做完,那我們每天都很難回家吧。」(說得真好 XD)
以前我總以為歐洲人都不加班的,不過同事裡也有不少工作狂,總是非常早到公司,然後非常晚離開,甚至常常在晚上發email。只是每個人對工作有不同的定義,工作可以是興趣,或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老闆與同事也不會單就離開公司時間來去比較,早來早走,晚來晚走,每個人有自己喜歡的上班時間,不必等老闆或大家走才叫做認真工作,只要工作品質是好的,必要時協助他人,這樣不就是做好工作了嗎?
我相信人應活而平衡,就像飲食一樣,盡量保持每個部分的平衡,很多事情才能長長久久。
不過雖然工作時間的管理好多了,生活時間的管理還有待加強,但是,我們認真工作不就是為了有個輕鬆自在的生活嗎? (哈哈~藉口一堆:P)